【江嘉偉博士專訪:情緒自主】

嘉賓:江嘉偉博士

文:社工李寶康

江嘉偉博士(Dr. Paul Kong)

 

有逾20年臨床經驗,曾任職瑪麗醫院及在基督教聯合醫院擔任成人精神科臨床心理服務負責人。他曾任香港大學客席講師、香港大學及香港中文大學榮譽臨床督導,多次獲邀與本地及海外政府部門、院校機構和國際企業合作,培訓專業人員逾6000人次。

 

江博士長時間於精神科病房及門診工作,當中包括藥物誤用診所,因此擅長診斷和治療成癮問題。他為國際動機式訪談法導師網絡(MINT)的認證導師和評審,並創立中華動機式訪談法學會(CAMI),透過他在動機式訪談法應用上的多年經驗,有效提升受助人動機以協助其作出改變。

毒品與情緒間的循環

 

情緒出現是很自然,但很多人因遇到負面情緒,借助毒品來自我“開藥”處理情緒。例如情緒低落時,借助一些興奮劑刺激情緒。又或是我有一些個案,飲用咳藥水來舒緩焦慮的感覺。這都是反映背後想尋找一個速食式的方法、不用多想或某程度上逃避情緒帶來的困擾。有不少文獻、研究發現,毒品能直接影響到中樞神經及腦部運作,如吸食可卡因會刺激腦部,帶來焦慮的症狀;吸食冰毒引起思覺失調及妄想等症狀,這都會直接影響情緒。此外,毒品更引伸第二重情緒影響,當身體受到毒品影響時,很容易令生活功能受阻,如工作、讀書、人際關係出現不理想情況,引起更多挫敗繼而產生更多負面情緒。結果,更加要依賴毒品來舒緩,循環不息。而在戒毒過程中處理情緒是其中一環重要部份,如能先穩定情緒和精神狀態,戒毒人士才能慢慢明白到自己的狀況,接收到其他訊息;繼而才可更有效推動及處理其他戒毒相關事情。因此,強化情緒自主能力是非常重要。

 

強化情緒自主能力

 

強化情緒自主能力可分為四步曲:第一是明暸情緒,情緒就等於我們身體,並不是抽象得難以觸摸。如當人焦慮時面部出現通紅、擔心時皺起眉頭、緊張時心跳加快。其實情緒就是身體與環境互動,最重要是我們怎樣去理解這些情緒。當我們明白到身體的運作,便知道情緒是不能抑壓,如跑畢一百米後身體無法壓抑抗興奮心跳加快。因此,我們知道情緒是自然現象,要順應情緒的自然法則去處理。

 

第二是覺察情緒,我們要多注意自己的情緒,究竟這一刻我是擔心、悲傷、還是感覺到快樂。要問自己究竟對自己的情緒狀況有幾深入接觸,了解情緒背後的關係。在臨床工作及輔導上好多時會教導案主可留意自己情緒有何轉變、為何會出現這現象。這些都是提昇對自己情況的自我反思,反映自己的狀態、想法、當時感受,讓自己更明白情緒及背後關係。

 

第三是與情緒共處,其實情緒好像我們的小助手,提醒我們當刻出現這想法或這反應。而很多人在發生事情後會把情緒當成敵人:推開、壓抑、逃避,不讓它存在。當然,如果情緒太強烈時不知如何處理或開頭嘗試逃避是很自然,但始終要面對及處理。這是一個週期,隨時間所面對的事情會過渡及情緒也會有所轉化,因此接觸及讓情緒一起慢慢過渡是很重要。我們可嘗試用靜觀方法,察覺情緒,提升我們對情緒的盛載力、再接觸及共處。

 

最後是情緒轉化,情緒是無法減少或糾正,但我們可重新定義情緒。當遇到不快時,除了怪責自己,內裡是否反映我們對某些事情很著緊。過於怪責自己,是否一個很好機會讓我們去提醒自己要開放及好好休息。這關乎我們如何識別情緒,給予多點空間、角度、彈性去看同一件事及情緒反應。或許,擔心、壓力、焦慮都反映我們其實好想去處理一件事,但在解決問題同時值得學習在處理事情上學會放下、放鬆。

 

『情緒是與生俱來,如能明瞭、覺察、共處及轉化,有助踏上戒毒康復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