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靜與安穩】

文:社工樂韻姑娘

『平靜與安穩』是每個人的需要,讓我們可以在這個狀態下接觸到最好的自己 (Self-at-best),經驗到真我(Core Self)的自己,裡面是有活力(vitality)、釋放(relief)、開放、憐憫、清明(clarity)、仁慈、新的看法(new narration)等等1

 

在服務使用者當中,尤其是戒毒者,某程度上,他們透過毒品逃避孤獨的感覺,受傷負面情緒的痛楚。當他們進入輔導室時,往往帶著不同情緒,如焦慮、無助、羞愧……。 這些情緒不單不能協助當事人去觸碰內在的自己,更會令他們走向慣用的防衛機制。因此,輔導的首要目標是協助當事人不用被負面情緒劫持,避免處於情緒過於高漲(hyperarousal) 或是情緒解離的狀態(hypoarousal),幫助他們進入容納之窗(Window of Tolerance),感覺到此時此刻的自己。

 

 

『平靜與安穩』的首要條件是輔導員幫助案主從過往(there and then)回到此時此刻(Here & Now),可以透過以下簡單的對話︰

 

感覺一下坐在這裡舒服嗎? 可以調較下你的坐姿勢令自己坐得安穩

房間溫度可以嗎?  感得凍嗎? 有需要我們可以作調較

比自己慢慢望向房間四周…如果比你選擇一個擺設或任何顏色…又或是一樣東西… 可以讓你感覺到更舒服… 你會選擇什麼?

 

輔導員帶著陪伴、邀請及關懷的態度去讓案主放慢步伐;輔導員的平靜與安穩也能讓案主感到在此是安全的,是可以分享及被聆聽……從而可以在此放下焦慮、無助、羞愧……的情緒,在輔導員的同在(Presence)下,一起展開輔導之旅,處理自身的問題。

 

 

 

 

 

 

 

 

 

 

 

 

 

1Fosha, D. (2000). The Transforming Power of Affect: A model for Accelerated Change. New Year: Basic Books.